Thursday, July 31, 2008

攝影的堅持是什麼呢

taken from here http://www.wretch.cc/blog/ln8808124/20353969
it's a very nice article regarding to photography.
that is why i like photography.
:)


有正當的興趣是件好事,如果你的朋友,平常是一位不愛運動,懶的運動的人,當他喜歡上攝影時,他就會改變他的生活習慣,因為攝影常常要背著,重重的攝影器 材上山下海,一天的運動量一定夠。喜歡攝影的人,內心總是喜歡自由的生活,不想被現實環境所束縛,有可能他自己不善於用言語,來表達他內心的想法與感受, 並藉著攝影的影像來傳達或疏發,想要告訴外界他內心真正的想法。

初學者在攝影的過程中,可以學到很多東西,右眼-觀察被攝物(拍攝主題),左眼-觀察週遭環境的變化,學習如何掌控,拍攝環境的氛圍,拍一張照片,並不是 一般人,所想的那麼簡單,要考慮的事情是有很多,而且當下就要做出選擇與判斷,很多拍攝時機,機會只有一次,沒有辦法一再重來的。

攝影=動腦!

如:哪裡是最佳的攝影位置?其拍攝角度為何?順光拍還是逆光拍?逆光拍有沒有特別的意義?需要對被攝物補光嗎?要決定光圈先決?還是快門先決呢?拍攝環境 如果很遭的話,自己所帶的攝影器材能勝任嗎?如不能,有沒有別的辦法,或者犧牲任何一項攝影條件,硬把他拍下來,照片洗出來後,再看看有沒有達到當時,自 己預期的效果嗎?

攝影者要考慮的事情很多!如:主題切入點要明確,能有掌控光影改變的能力,了解色彩代表的意涵,被攝物的動態邏輯,構圖的配置(唯美及穩定),畫面SIZE的大小,畫面景深的協調,如何來傳達攝製者的意念,大家看了都董等等,攝影的功課缺一不可。

以上所述是對每一個業餘或專業攝影的基本工,當你一拿起相機,這些事就會困擾著攝影者,灰之不去,攝影一定要一項一項把它的解決,多動腦是攝影的好處,養 成多【觀察、判斷、決定、實驗、成熟、負責】等事物,可以改變一個人,處世的態度。以前你朋友,可能對任何事務,都漠不關心,自從迷上攝影後,他開始關心 在台灣拍攝現場,怎麼需要避掉那麼多雜物,台灣的環境怎麼那麼髒,從靜物、人像、風景、生態、人文記實、環保議題等攝影領域,一路走來他會從漠不關心,到 積極的維護,只取影像其餘不取,對攝影者也是一種成長。

每張照片拍出來,都不可能一樣,有很多外在的因素變化,攝影作品有它一定的原創性,興趣不等於職業,但好過職業,因為職業者拍的照片,會減少它的藝術成 分,太匠器了,你朋友存的錢都去買一些攝影器材,省吃儉用都是為了,要拍出達到自己理想境界的照片,我告訴你攝影器材固然重要,但攝影者拍攝的心意,才攝 影是真正本質。

台灣攝影50-70年代,攝影是富家子弟權貴的休閒娛樂,當時戒嚴時期的政府也大大的提倡與支持,台灣攝影也分為幾個時期。

一.沙龍攝影時期-模仿一種拍攝方法與情境,照片一再被不同攝影者複製,如:1.一棵樹旁有一台腳踏車2.腳踏車輪子倒影,有一隻睡覺的狗3.廟前咬蕭的石獅4.手持荷葉在池畔的美女….。

二. 攝影器材流行時期-這些攝影者認為,擁有最新的攝影器材,就擁有高超的攝影技術,這個觀念很難改觀,從以前的機械式、半自動、全自動相機、到現在的數位畫 相機都一樣,全是攝影器材廠商灌輸的觀念,與攝影者技術本位補償的心理作用,買最新器材,就能拍出最好的照片,這樣無知的觀念延燒至今。

我認為任何的攝影器材(硬體),都沒有好壞之分,只有攝影者本身的基本工,扎不扎實,經不經的起現實環境的考驗,攝影者本身的經驗很重要,攝影作品等於攝影者的腦袋裡的東西,跟攝影器材沒有絕對的關係。

縱使你手中有拿最新科技相機,你頭腦空空不知道你要拍什麼?為什麼你要拍攝這樣的主題?你要告訴人家什麼東西?假如是這樣的話。我都不知道。你拿新科技相機。有何意義?拿新機器拍攝。攝影的基本工還是要做足啊!

如是想拿新機器,你就可以偷懶一點,不用去注意那麼多事情,判斷那麼多變化,那我告訴你。這樣攝影永遠都不會進步,如讓專業工作者看來,真是浪費人家的東西啊!

追求新科技、永遠追求不完、應該適自己的經濟能力、適可而止點到就好、多補充自我專業攝影素養、才是攝影者追求的真諦,美存在於適當變化之中,朋友你雖然不是很懂攝影,但是你想知道這樣堅持,到最後得到甚麼呢?

我希望此答案你能認同:讓自己(攝影者)漸漸看到從以前到現在,自我攝影技巧的昇華與進步,慢慢的增加自我攝影技巧與攝影知識的累積,享受攝影這過程,體驗被攝者或被攝事物,帶給你不同的人生歷練與人生觀,享受攝影過程是快樂的!

總歸一句話,攝影器材不是很重要,攝影者腦袋的東西,遠比器材重要的多了!【自己最大的敵人是自己】啊!